發布時間:2022-09-03 瀏覽次數:89次
冷庫保養
冷庫布置要求:(1)首先要符合制冷土藝的要求和產品運輸進、出庫的方便,特別是冷卻間、凍結間的布置一定要服從生產的流程,盡量給生產操作的流水作業創造方便條件。對于有異味或殘次食品,可考慮設置專門庫房分開布置。
( 2)當有冷卻物冷藏間和凍結物冷藏間時,要明確劃分冷熱區,即高溫庫區與低溫庫區,常溫穿‘散、中溫穿‘散與低溫穿‘散,這樣不但可以方便制冷系統管道的布置,減少耗冷量和隔熱土程量,而日‘能避免熱貨進庫時容易出現的起霧現象。
(3)盡量擴大使用面積,即凈面積與建筑面積的比例。也要考慮結構的簡化,盡可能布置等跨和對稱。
(4)分發間、穿堂、電梯、樓梯間的布置,以及門口的大小、位置、數量和月臺的連接,一定要滿足食品進、出庫的需要和便利。
(5)對居住有兄弟民族的地區,應考慮兄弟民族的生活習慣,設計時應使牛羊肉和豬肉可分別加土和儲藏。
(二)冷庫的布置
低溫冷藏間與凍結間
近年來,為了方便凍結間維修和擴建,以及便于定型配套,而將溫度和濕度有周期性變化的凍結間單獨分開布置,凍結間與低溫冷藏間之間用常溫穿堂分開。這樣處理,對溫度和相對濕度較為穩定的低溫冷藏間的管理及延長冷庫壽命都有利,但也存在占地面積大、一次投資較多、冷量損耗較大等缺點。
2.凍結物冷藏間和冷卻物冷藏間
不同溫度的冷藏間,布置要合理,冷熱區分區要明確。
3.冷庫穿‘散
冷庫的穿堂如設置有冷卻排管和隔熱措施,一般稱為低溫穿堂。沒有冷卻排管,只有隔熱處理的,稱中溫穿堂。不設冷卻設備和隔熱層的敞開式穿散,因為與自然氣溫非常接近,則稱為常溫穿堂。
低溫、中溫穿堂內的溫度一般低十室外空氣的露點溫度,當穿堂門開啟時冷熱空氣互相交混,在穿堂內即產生霧氣和凝結水,逐漸在墻壁、平頂和
地坪上結成冰霜。如果管理不善,經過多次凍融循環,冷庫的結構便很快遭到破壞。為了減少開門時熱空氣進入庫內,通常在庫門上裝設空氣慕,并在庫內設置回籠間。
中、低溫穿堂最好是裝置吊頂冷風機,用來降溫和除濕。
常溫穿‘散對外是敞開的,所以有的冷庫將冷庫門直通月臺,月臺與穿‘散并用,因此投資較省,又縮短運輸距離,加快進、出庫速度。但采用常溫穿
散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 1)冷藏門的密封性和隔熱性能要好,門上要有防凍的電熱裝置。同時,門上要裝置空氣慕,以減少開門時庫內、外的熱濕交換和降低耗冷量。
(2)冷庫與常溫穿堂交接處(門過道)的地坪必須作防“冷橋”處理,防止穿堂地坪凍鼓和樓板結露等。
(3)為防止開門時因熱濕交換而在庫內平頂和墻山}大量結霜,在庫門內應設置回籠間,減少庫內結霜量。
(4)穿堂內平頂、地坪、墻ICI等表ICI溫度應不低十空氣的露點溫度,以避免穿‘散內出現潮濕或滴水現象,為此常溫穿‘散應有適當的門窗,借自然通風和熱量的補充,抵消由冷庫構造和開門時傳給穿堂的冷量。自然氣流的方向應與空氣慕的方向平行,這就不致使自然氣流與空氣慕交叉,從而降低空氣慕的效能。
4.冷庫的回籠間(門斗)
在冷藏間內設置回籠間,其目的是把從庫門越過空氣慕進入庫內的熱濕空氣控制在一個較小范圍內,減少庫內結霜現象和溫、濕度波動?;鼗\間的大小,應能容納進入的氣流,回籠間的構造要簡化,易十拆換和維修。條件許可時一適當配置冷卻設備,使水汽迅速凝結。為了使氣流在間內回流,回籠間須裝設軟性門簾。
5.冷庫的伸縮縫
按建筑土程的規定,根據冷庫的結構性質,在一個方向的長度超過50m時,就需要設伸縮縫,以免建筑物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而產生裂縫。故冷庫的長寬度宜在50ml以內,當采用6m跨距時,長、寬度超過8跨即需設伸縮縫一道。
庫內地坪、墻壁等構造,一般在30m左右設伸縮縫一道。
(二)冷庫層高
小型冷庫一般采用單層建筑。為了減少室外熱量向冷庫透入,冷庫的外形宜呈正方形,以減少圍護結構的外表}自}積。
冷庫的凈高,一般均在4. 5lm以上,最高達到7~8m。冷庫的凈高,取決于堆貨的高度。設置冷風機的庫房,須注意回風必須的熱板高度。
合適的人土堆垛高度為3~3.5m,最高可達4m。采用提升碼垛機堆貨時一,層高一般4 .8m以上。冷藏庫